據《美國血液病年會論文集(1999)年》載 list等報告,氨磷汀(amifostine,磷酸化氨基硫醇)是一種在體外實驗中能夠促進造血祖細胞生長并延長其存活的**,近期已被用于臨床。美國、德國和希臘的3項ⅱ期臨床研究證實,氨磷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良好效果。
來自美國的結果顯示,可評價的75/117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病人分別診斷為:頑固貧血(ra,4例),伴有環狀鐵粒幼細胞的頑固貧血(rars,23例),有過多未成熟細胞的頑固貧血(raeb,37例),轉化中的raeb(raeb-t,4例)和慢性髓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4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增少。**方法:氨磷汀200mg/m2或400mg/m2,iv,3次/周×3周,停2周為1療程,**無效應者可加大劑量。
結果表明,36%(27/75例)病人出現了一系或多系的血液學改善,中性粒細胞**數和血小板增加的中位值分別為2900/mm3和60000/mm3,9/45例病人減少了一半以上的紅細胞輸注,1/7例病人可完全不輸血小板。骨髓活檢形態學檢查顯示,46例病人中有10例原始粒細胞和8例環狀鐵粒幼細胞降低50%,總共16例病人骨髓形態學有效。骨髓形態學有效與血液學有效高度相關(p=0.0002),例如16例骨髓形態學有效病人中12例出現外周血血象的改善。氨磷汀**的副作用通常為輕到中度。*常見者為乏力、惡心、嘔吐,與劑量相關。75例病人中有2例進入aml階段。
德國和希臘的小規模臨床研究也取得了類似的血細胞增加的結果。希臘學者還對**前后病人骨髓造血細胞短期培養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6/12例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形成單位(cfu-gm)數增加1.3~9.6倍,平均增加3.6倍,3例病人中性粒細胞**數升高;紅細胞系突變形成單位(bfu-e)數增加1.6~10倍,平均增加4.7倍,其中2例病人bfu-e升高發生在血紅蛋白上升之前。
上述臨床研究證明,氨磷汀對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外周血細胞減少有顯著的升高作用,對骨髓原始粒細胞和環狀鐵粒幼細胞有確切的降低作用,有望成為一種**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有效**。